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32家创业失败的公司做案例,探寻Top20创业失败缘由(上)

融资、收购、重大产品更新,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创业媒体圈似乎总聚焦在光鲜的贝壳。而那些生命短暂的失败创业却犹如沙粒般无声息的被大浪卷入大海。

贝壳是稀缺的,沙粒才是常态般的存在。而只因沙粒的繁多方能显出贝壳的稀缺珍贵。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国外创业服务网站ChubbyBrain在 2010 年曾对 32 家创业失败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查,最终梳理出 Top20 创业失败缘由。

下图是 20 条创业失败缘由总览:

2097457a7210f0abf7eb999e08511ba0

Top 20 创业时机不对

经济大环境和细分领域的市场成熟度都是创业时机的指标。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0 年的那批创业。当时 08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尚未褪去,投融资环境从 2009 年开始就出现悬崖般的下滑,最重要的是当年消费者(也就是 C 端创业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的购买力出现下滑。大萧条背景下,专营艺术品交易的网站 Untitled Partners 就是遭遇多重打击的其中一家创业公司,最终无力回天。Untitled Partners 当年也对这次失败做了总结:

我们的市场判断是基于《华尔街日报》以及《纽约时报》的数篇文章,同时也参考了“梅摩全球艺术品指数”。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其中一个中心结论是艺术品市场存在反周期性,与标普指数的相关度低。长期来看这个结论没错。但就当下的环境来看,两者仍存在极强的正相关。而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无力等到反周期的出现。另外,普通艺术品客户购买力的下降也是我们事先没能考虑到的变数。

19 总想着先把创业作为兼职

保留现有的工作,保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显然,不少创业者会认为这是在创业初期最保险安全的做法。吃了大亏的初创企业 Overto 可不这样认为:

我们原以为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开发运营我们的因特网服务。没错,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运气够好,服务器一次差错都不出现的话。而当我们的基础架构出现问题的时候,事情开始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我们的团队没有一名全职员工,之后出现的机构服务器挂机都是在我们的上班时间,问题总是不能及时解决,挂掉了好几次。你可以想象这对品牌和用户体验的影响。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后我们在问题修复上花了过多时间,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几乎处在停滞状态。

除了以上弊端,你可以想象,一个全员兼职的创业团队还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缺乏危机感,反正大家都有一份保底的工作。事实上,在接受调查的 32 家公司中,有好几家公司就把缺乏全职员工归结为创业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18 公司选址

选址是个问题,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公司选址最好与公司发展的理念,目标客户、潜在投资人所在地契合。

一个切身的感受是,我曾经采访过一家在福建厦门的创业公司——移动情趣电商性价比。这是一家做的不错的创业公司,据说销售额在成立一年多一些的时间已超过 1 亿人民币,但却鲜少见诸于媒体。事实上,据创始人黄天财所述,在福建的二三线城市有不少靠谱的创业公司,但却鲜少有机会和媒体、投资人、潜在合作伙伴联系。当然,蜗居二三线城市也有好处,那就是创业成本低,运气好政府扶持还给力。利弊两端需要创业者自身做权衡。

另外,对于很多更早期的初创公司来说,远程协作是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节省成本的好处很明显,但要切记保证团队的沟通协作效率。

事实上,根据 ChubbyBrain 的调查来看,至少有两家公司认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址不当。其中一家就是为企业提供防止恶意软件入侵的 Nouncer 公司。

Nouncer 将公司地址定在了纽约。它认为纽约不缺钱、创业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不乏创业导师等各种优点。但它却没能考虑到纽约的唯一缺点——无法为它们提供第一批种子企业用户。相比于纽约来说,旧金山才是遭受黑客攻击频繁的城市。

17 吸引不了投资者

调查中有几位创业者很坦诚地表示,公司最终倒闭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吸引不了投资者。这当中不排除有运气不佳的原因。没准是因为他们接触的投资者都不识货,或者创业者自身没能接触足够广泛的投资者。但在融资失败后,不能逃避的一个操作是,抛开外部因素,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项目。理念、产品、目标客户群、商业模式等问题是否都思考到位。利用好这个自省的机会!

16 在竞争中丧生

在创业早期过度重视竞争不是好事,但完全忽略掉对手也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市场转热,模式已得到市场验证的情况下,你必须做好有大批新手加入竞争的心理准备。调查中,10% 的创业者就吃了完全忽视竞争的亏。其中一位就是理财服务网站 Wesabe 的创始人 Marc Hedlund。他的创业失败总结是这样的:

不依赖单家公司的理财产品、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理财方式,所有这些Mint做到了,我们也做到了。差就差在我们的用户门槛过高,需要用户做的事情太多。其实这一表层可用性的优化是不难做到的,错就错在我们没能及时关注竞争对手,并作出变化,因而结果出现了质的差别。

15 钱烧完了

如何合理的花费仅有的一笔融资对于没有过多财务经验的早期创业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发现不必要的花费,忍痛砍掉那些注定会死的业务,这都是创业者的必修课。这个时候有一个扎实、多样化的创始团队来共同承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超过 12% 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钱烧完了才倒闭的。其中一家就是 Diffle。创始人这样写道:

当公司突然因为财政吃紧而面临倒闭的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那时的我肾上腺素彪高,正在为公司接下来即将迎来的发展机遇而四处奔波。脑子早就飘飘然了。现在想起来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在 YC 的孵化期,有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度专注的事情,我的时间大多用来思考产品、模式、用户,真正放在财务上的时间太少。

14 注意力分散,被华而不实的东西迷住双眼

一个创业可以引发多种可能性,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同时却也是导致众多创业公司最终败下阵来的最大绊脚石。我的这个项目可以引申出这项业务、这项业务、这项业务...... 做哪项好呢?还是先做成能承载所有业务的平台吧。这是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做法,谨防后来者单点突破实现赶超。和某个 Mentor 级的投资人聊完之后,突然发现我的产品居然还有这样的可能性,而现有的产品实在做的太痛苦。如果你仅因为一次谈话就改变产品方向,我只能说你转型失败的可能性高达 90%。来看看 Kiko 创始人 Mahesh Piddshetti 怎么说:

多数创业者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当然这是好事。而且多数人之所以选择创业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能够不断浮现颇具创造性的想法。这样的人整天谈论的也是新产品、新模式。但他们也是最容易一些华而不实的想法迷住双眼的人群。恰好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不断的试验新产品,最终导致我们的主产品一再延期推出。

13 和投资人/合伙人关系闹僵

与合伙人闹不和是创业的一项大忌。Bricabox 的联合创始人用亲身体会给出了建议:“拿我的例子说事,当一个联合创始人出走时,这本就意味着你已遭受沉重一击。但万事也都要有准备,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尽量延长期权的授予期。”

和投资人闹掰的一般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见分歧。这其中较知名的例子就得数开放源代码提供商 ArsDigita Corporation,和 General Atlantic、Greylock 在公司发展方向上的意见冲突最终导致公司失去了行业领导地位。所以,慎选投资人很重要啊!不是谁的钱都能拿!

12 乱用关系网络

中国社区走哪儿都靠关系,国外很多情况下也是这样。所以有很多创业者会抱怨缺乏足够广泛的关系网络是创业的一大瓶颈。但是你知道吗?这次调查中居然有 16% 的创业者表示,他们不缺关系,但问题是他们没能合理利用。这一点仅供参考。

11 产品定价问题

产品定价问题是 1 分科学,9 分艺术。这次调查中有好些公司就把失败缘由归结于产品定价过高 / 过低。比如一位创业者这样说道:“我花 50 美分买的一串钥匙链,然后以 1.25 美元卖出去,赚的钱仅够支付我的销售人员的电话费。”EventVue 的创始人则这样说道:“这次创业经历中,我最大的败笔就是通过过度廉价的定价方案去追逐企业级市场。”

未完待续。。。

回到

顶部